欢迎来到丰采网

“一头热一头凉” 部分高科技产品遭遇市场困境

来源:丰采网  作者:丰采网   2022-02-09 阅读:865

一些高新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大受欢迎,但在国内市场上却表现不佳甚至屡屡碰壁,遭遇国外国内市场“一头热一头凉”的困局。

业内人士表示,类似情况折射出我国创新产品应用环节仍存体制机制障碍,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隐形壁垒”,营造更加有利于高科技产品应用的健康环境,助力我国企业在高科技竞争中占得先机。

国内国际市场“冰火两重天”

高熔点金属低温熔化技术可解决传统合金化过程中金属材料缺陷,对金属材料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可将熔点在1500℃-2500℃的高熔点金属在710℃-735℃的低温下实现快速熔化,

从而避免高温熔化导致的金属疲劳,提高金属材料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重庆一家新材料企业负责人李航(化名)说,作为一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新材料高科技企业,

公司的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技术于2020年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但产品却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

李航介绍,该产品在欧洲、美国等国际市场上表现很好,核心客户包括美国铝业等多个知名企业。“在真正高精尖的材料应用上,美国依托这种产品才能解决金属疲劳难题,从而提升高端材料性能。”

然而,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却是另一番情景。据李航介绍,由于公司开发的产品在国内缺乏竞争对手,导致投标时找不到“参照标”,甚至只能参照原材料价格去投标,

基本上是“白菜价”,导致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利润水平远低于国际市场,影响了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积极性。

“虽然我们也和国内客户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但产能不足时,由于国外客户更愿意支付技术溢价,我们也只能削减国内客户的销售量,毕竟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李航说。

记者调研了解到,该公司的遭遇具有一定普遍性。江苏一家变压器公司是目前全球变压器行业的头部企业,产品远销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始终不顺利。

公司总经理张宏(化名)说,变压器行业的项目过去长期依赖国外大公司的产品,不敢轻易尝试国产设备,导致很多国内变压器生产企业被迫走外销道路。

多位科技企业负责人透露,企业研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一度在国内市场上找不到买家,很多下游客户笃信国外产品,即使国内产品技术含量不低于甚至高于国外产品,他们也不敢贸然使用。

在重大、关键装备首台套的应用领域,国产技术获得的应用和发展机会较少,不利于国产技术进入内循环系统。

多重因素造成产品应用“一头热一头凉”

记者调研了解到,国内科技创新产品遭遇国外国内市场“一头热一头凉”困局,反映出国内科技产品应用环境存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短板。

一是招标制度不合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些大型企业跟我们接触后表示,我们生产的东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很先进,但他们不能用,因为招标要求必须有两家以上企业同时进行竞标,

单家企业的产品采购后很难通过内部审计。”李航表示,我国冶金行业深知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的价值,但由于种种束缚却难以放开手脚使用。

二是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试错机制。多名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缺乏试错机制,在产品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在相关产品的采购中,

它们更倾向于沿用国外知名企业的产品,以达到“免责”效果,这导致有些国内产品虽然好,却无法入这些公司的“法眼”。

“在电子元器件应用方面,很多国内企业秉承的态度是‘能沿用国外的就不采用国内的新产品’,担心因出现质量问题而被追责。”湖北黄石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三是利益保护机制阻碍创新产品应用。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部分国内企业存在供应链的利益保护机制。如一些大型企业生产全产业链产品,即便产业链上的某些产品落后,但为了保护生产线、

保护员工,也依旧使用这些落后产品,从而导致创新产品应用遇阻。

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部分高科技产品国外“受宠”国内“受阻”的现象,

极大挫伤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

完善体制机制 破除创新应用阻力

多名受访人士表示,应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小心求证,大胆使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应用环境,不断提升我国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建立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环境的招标制度。张宏等受访者建议,改变传统的同类对比制度,针对缺乏竞争对手的创新型企业及产品,采取专家评估、产品试用等方式验证其效果,为其提供应用机会。

同时,改低价中标为合理价位中标,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相应的利润空间,帮助此类前期研发投入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形成从创新到应用再到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其次,建立符合科技创新产品应用规律的容错机制。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球研发中心主任林明智举例说,液压部件、传动部件等核心零部件要实现自主可控,

必须给予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更多试用机会,从而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国内企业使用国产化关键零部件,同时建立科学的容错机制,让企业卸下“思想包袱”。

再次,进一步破除创新应用阻力。部分受访人士表示,创新产品的应用难免会触碰既有利益格局,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措施,鼓励企业通过购买技术、股份合作等形式,主动参与创新应用过程,

享受创新应用成果,从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