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丰采网

把握机遇的前提是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挑战

来源:丰采网  作者:丰采网   2020-12-23 阅读:381

中国经济成长的奥秘


1、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流程外包

美国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到新一轮的创新经济,而新一轮的创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经济有一个特征,就是对新产品、新想法创新迭代速度要求极其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确保自己能有足够高的

效率去创新,必须把生产流程外包出去。

例如苹果的智能机,它本身是一个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它硬技术全部在小公司里。而对于小公司来说,最优选项是把这些硬技术授权给尽可能多的公司,让尽可能多的公司买这个技术。苹果对智能机的技术没有技术垄断性,一个

观念一个产品很被抄袭,其他厂商可以马上模仿这种新的玩法,而且技术都能搞到。

此时苹果想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唯一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速度壁垒,创新效率、创新速度比别人更快。同时为了确保速度壁垒,苹果必须把生产流程外包出去,专注于只做创新。如果生产流程自己干,创新效率一定会受到大幅的

压制。因为一个创意出来,整条产品线会按照这个创意出来,一旦创意调整,整条生产线都要调整,这个成本极高。

这也是诺基亚死掉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在大的手机厂商里面,诺基亚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完整生产线的厂商,这意味着他的转型成本极高,没有办法像苹果那样迅速转型,所以创新速度跟不上,很快就被甩掉,两年之后就死掉了。

而承接类似苹果这样企业的生产流程,作为外包的承接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高效率和专业化。承接商足够专业化,干活效率高,才能拿到订单,效率和专业化同时满足才能成为合格的外包的承接商。但一旦专业化就会被锁

在特定的创意里面,特定的产品任务里面。

这样一来承包商又缺乏变动的弹性,如果外包上游创意变,很容易因为弹性不足死掉。但如果要求弹性又不能兼顾专业化,没有专业化效率又不能保证,这是承包商的一个两难困境。


2、供应链网络下,弹性效率兼具的中国承包商

当时中国承包商在市场过程中,逐渐演化出特殊的办法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我在东南沿海调研到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极度专业化,专业化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比如慈溪号称“钓鱼杆之乡”,世界一半多的钓鱼杆都产自这里。钓鱼杆是伸缩的,非常大量的钓鱼杆产量,每个厂商只生产一截,这个成本控制

能力就达到了极大化,因为专业化到极致,每一个厂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在淘宝上开店,在淘宝上拿到订单之后,到别人家买别的截组装一块卖出去,别人家拿到订单到我家买一截,组装出去卖出去。

这样一来各种企业互为配套关系,这种配套关系可以不断地动态重组,于是以整个网络为单位,网络里面无数的企业互为配套关系,不断动态重组,获得了巨大弹性。同时里面单个企业为单位,极度专业化,又获得巨大效率,同时

实现了效率和弹性。

这类似于做乐高积木,每一家企业只做特定形状的乐高积木,不同企业做的乐高积木形状不一样,同时这些企业构成强大的网络,拼在一起就拼出千奇百怪的东西出来,以整个网络为单位,获得场景,以单个企业为单位,确保效

率。这就形成一种供应链网络的逻辑。

在供应链网络的逻辑之下,效率弹性同时兼备,具备了承接大规模外包的一个至关重要能力。

3、难以复制的分布式经济成长速度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在制造业外包中像一个成本黑洞,大量可外包的生产流程全都会往中国这个方向转移。这个转移过程就带来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快速成长的一个结果,而且这个高速成长的速度是前所未见的。

在过去看到经济成长速度都是线性的成长速度,例如企业A拉动企业B,B拉动C,C再拉动D。而供应链的模式是分布式的成长速度,有一家大的龙头企业出现,比如一个富士康的落户,同时可以拉动几万家中小的供应商起来,

这种几万家供应商必须近乎同时起来,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运转起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几万家近乎同时发展起来的供应商就是一种分布式的成长速度,这个速度是非线性的,这也是此前历史上没有见过,中国经济成长最重要的奥秘。

这个奥秘其他国家没办法复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供应链网络想要快速成长,前提得有大量分工足够深的中小民营企业近乎同时成长。因为分工特别深,极度专业化,生产的东西特别专门化,只有依托于一个庞大的生态网

络才能存活,一旦脱开这个生态网络,你的产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何印度、越南难以取代中国?


在经济史上,正常的经济节奏从来都是工业化拉动城市化,有工业聚集才拉动当地城市化。而中国却是相反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90年代中后期因为土地财政化,各区县开发了大规模的开发区,配套设施非常到位,就等着招商

入驻。这就恰好也为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物理空间,让他们同时成长起来。

也恰逢这个时间点,国外大规模的外包需求涌入,使得中国的工业网络一下子成长起来。如果没有城市化先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国供应链的成长无法达到这个速度。这个时间耦合,促成了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所以这件事对中国

来说是不可复制,更别说别的国家,印度、越南也都难以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中国不仅仅是世界工厂,还可能发展成世界中台。


1、什么是中台?

中台是互联网的概念,把大量的通用功能集成在一块,然后做出的东西就叫中台,中台通过各种接口来对接前台各种各样的APP。APP应用端是前台,数据端是后台,但中间的逻辑端,所有的逻辑层,所有的通用功能是中台,

把中台整合在一块,通过接口赋能前台,能让前台实现复杂功能。

以中台赋能前台,就意味着前台可以做的非常之轻。因为前台完成的功能都推到中台来实现,前台可以做得非常轻,主要是一个界面,以及专门化的功能就行了,剩下的通用功能都在中台来完成。

2、中国具备世界中台的条件

中国有可能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台,是指中国把制造业中大量的通用功能集成起来,为前台赋能。这里的前台就是制造业具体的终端产品,而中台是大量的、具有通用性的中间产品。世界中台是一个假说,要想成为世界中台必须具

备一系列的条件。

首先,具备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些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顶级的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具备高效率、大规模的物流系统。随着电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也具备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效率一流的物流系统。

第三,有大规模的重化工业作为基础。因为只有大规模的重化工业才能生产大量的工业原材料以及必需的工业母机。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的重化工业基础,我们虽产不了最高端的机床,但普通机床的产量已超过世界一半,这是

中台具备的能力。

第四,具备大规模的零配件的生产能力。这么多年来,中国发展了大规模的零配件生产网络,在通用零配件领域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最后,中国具备大规模、高度组织化、训练有素的工人群体。

以上所有条件都是成为世界中台必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具备的国家,放眼全球就只有中国一家,中国的生产能力、供给能力几乎能满足全球的需求。


3、中国有丰富多样的终端产品需求

当有了庞大的中台能力之后,就能把前台做的特别轻。而中台要想能够出现,又有另外一个前提——前台的应用端必须特别多。如果前台应用只有几样的话,就没必要建中台,不划算。只有在前台应用层丰富多样的前提下,

做中台才具备规模竞争性。

而制造业的前台应用端丰富多样性,指的是所形成的终端产品必须特别丰富多样。目前,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加上互联网产业带来的长尾效应,使得中国千奇百怪的东西都能生产,也都有需求。于是中国在前台终端产品的应用端,

花样极多,这反过来刺激了对中台的需求。所以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在中间品的层次上开始中台化,这也是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

这会带来什么效应?就是中国的这些企业,前台可以做的特别轻。前台越轻,意味着迭代效率越高。

在贸易战中,我看到大量的新闻都在说制造业难度很大、问题很大、部分产品生产厂被转移走什么的,其实转移走的都是终端产品,不是中间产品。我对中国的制造业仍然是有信心的,在中台化的逻辑之下,品牌的转走跟工业能力

的转走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4.高端制造业之困局

中国制造业短板在高端制造业上。我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非常乐观,但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能否赶超在前,这不好说。因为,高端制造业并不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一个文化现象。

1、我们与高端制造业差在哪?

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一个中间产品。疫情期间,我跟中国第二大口罩集团的访谈中聊到熔喷布,当时中国是全球熔喷布最大生产国,但全球最好的熔喷布不在中国,而在韩国。熔喷布好和坏的区分标准,就是带静电荷时间的

长短,带荷越长病毒吸附力越好。这由生产熔喷布时工艺驻极决定,驻极是在熔喷布上带上静电核,韩国熔喷布的带核时间比中国熔喷布的带荷时间要长一个数量级。这数据差这么多,也不是因为韩国的设备比中国先进,两国设备

都差不多,差就差在工人的手艺上。

我们看到生产一个东西,各种尺寸、工艺要水准特别高,所有的零部件尺寸必须彼此严格地配合下来。但是毫无误差的产品,只存在于设计图纸上,在真实生产过程当中一定会有误差,只不过这个误差要确保是可控的。

确保误差可控,靠机器人、计算机、人工智能是处理不了,因为人能智能处理的都是高度标准化数据,是完全依照设计图的数据来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有误差。所以必须在不断累积的过程当中,靠人的经验能力来控制误

差,然后相互对冲掉,把总误差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所以韩国工人的手艺比中国工人好,我们熔喷布质量就会差出那么多。


2、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工艺能力

高端制造业需要工艺能力,工艺能力到最后比拼的是工人的手艺,而工人手艺靠长时间的经验来积累。所以当地的文化必须让人能获得巨大的职业荣誉感,去支撑这个人长期,甚至一辈子只干一个活,否则他无法坚持。能激励人长

期只坚持干一个活,仍然获得巨大的职业荣誉感,这样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是一个文化现象,而不是一个经济现象。

再举一个例子,在日本有一部纪录片,拍得是一个厕所清洁工,这个人做事特别认真,几十年如一日,一辈子就扫厕所,积累出非常丰富的经验,别人弄不掉的各种顽固污渍,他几下就弄干净了。日本广播协会专门给这个人拍了一

个纪录片,称其为国宝级的清洁工。

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中国清洁工再怎么能干,也不会被拍成纪录片,被称为“国宝”。但是在日本却发生了,这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整个社会的文化评价机制不一样。中国的激励机制对于创新的激励性更强,对工艺能力、

工艺经验积累的激励性就差了。

所以,中国要发展高端制造业,首先要改的不是如何去大量往里面投资,而是调整评价机制,让人能够一辈子只干一个事,用工艺能力去获得巨大的职业回报和巨大的职业荣誉感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