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是名词,是动词
我以为,成长就是要获取知识,然后学以致用。
而知识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
陈春花教授说,知识已经不再是名词,而是动词。
名词意味着某种静态,你学会了这个东西,掌握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好整以暇,以不变应万变。
但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掌握的静态知识,很可能是刻舟求剑,旧船票登不上新的客船。
很残酷,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可能被“吓尿”的时代。这是著名的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说的。
“吓尿”有着严肃的学名:“加速回报定律”
回溯人类发展的变化历程,是一个越来越加速的过程:在狩猎采集时代满足一个吓尿指数需要超过十万年,而工业革命后一个吓尿指数只要两百
多年就能满足。
一个更加发达的社会,能够继续发展的能力也更强,发展的速度也更快,因此把穿越过来的“古人们”吓尿所需要的时间自然是递减的。
19世纪那一百年期间所发生的科技变革,比之前900年的变化还大。接下来,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期间,我们目睹的科技进步比整个19世纪还多。
所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是一个动词了,学习是动态的,知识是一直需要迭代的。
一劳永逸的好事情没有了,经营企业,就注定走上了一个终生学习的道路。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实际中,高管们从认知、见识、格局等方面难以准确的认识创始人的思考,在与创始人的沟通、执行战略的落地中往往也会遇到不同层次、难以跨越
的困难。
陈春花教授曾说:“中国企业家很不好的一点,是经常忽略身边的人。你花80%精力找人,干嘛不花80%精力培养人?我们总认为优秀的人在企业外,
但我相信用一个好的机制,人可以从内部冒出来。”
众里寻她千百度,最好的人就在身边。
让你的“身边人”——企业的核心高管,从认知、见识、格局等方面来准确理解创始人的思维,系统学习与创始人的沟通方式,掌握战略落地执行的
方法,成为具有创业者精神和创新力的企业推动人。
快速学习的能力已是企业生存发展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在地化的学习却可以节省企业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
而这个在地化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正的共同成长,有个关键要素就是邀请参与共享大学的企业创始人亲自打磨课程,通过深度参与课程的打
磨,做到真正理解,完成学以致用。
成长不是混圈子,你认识无数大咖,留下许多合影,积攒下许多联系方式,然而并没有用,你自己不成长,认识再多的高人也唤不醒装睡的你。
成长不是靠运气,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成长不是假装学习,在贩卖知识焦虑的时代,不断地会出现新的词汇,新的知识体系,如果你只是沉溺于概念,只是享受“知识说书”的快感,而不
是知行合一,那么你能说出再多的“新知”、“新词”,也解决不了你现实中的问题。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让我们不断地积累,练习。席慕蓉说,生命原本是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所以,请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