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丰采网

加快构建“1+N”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打破“数据孤岛”

来源:丰采网  作者:丰采网   2023-05-11 阅读:848

  

4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话上,参观者在了解数字画框。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中心,垃圾分类专管员和社区志愿者在数字化大屏查看各社区垃圾驿站投放情况。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我国数据流通发展迅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

  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将加快构建“1+N”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数据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试,打破“数据孤岛”,

加快数据要素流通和产业规范。

  数据应用加速拓展

  在上海市虹口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一网统管”将辖区内企业的多项数据汇聚于此,并通过大屏可视化展示。

  虹口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依靠浪潮数据云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工作人员将企业能耗、社保等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给企业画

出“健康图谱”。

  大数据应用给越来越多行业带来提质增效的变化:生产线上,运用大数据监控优化流水线作业;温室大棚里,通过数据分析推动农作物科学化种植和

精细化管理;医疗领域,通过大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药物有效性……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在政策的引导和影响下,目前企业参与数据流通的热情高涨,数据流通的供需方从金融、互联网行业向其他领域扩展,

交通、医疗、政务、气象等领域和场景的数据需求逐步显现。

  数据流通是数据要素产生到数据价值释放的“枢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

模将超2200亿元。

  加快推动数据价值化

  我国在推进数据要素流通与治理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认为,数据具有几乎零成本无限复制等诸多新特性,传统的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难以适用。

要想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就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

  高同庆表示,一是当前仍处于数据流通交易市场发展的探索期,交易机构运营机制有待完善,支撑能力不足;二是数据要素领域核心技术亟须探索和

突破,缺乏广域覆盖的可信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值得关注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其中要夯实数字基

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多部门近期也积极部署,加强政策制度建设,推动数据价值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负责人孙伟说,将加快构建“1+N”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数据要素流通使用先

行先试,统筹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和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王建伟表示,将进一步从数据价值化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

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作用,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全生命周期。同时,依托各地数据的交易机构,积极探索数据流通交易的新业态、新模式,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实现数据要素红利向产业发展势能的充分转化。

  构建可信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构建制度、市场和技术相互支持的体系,要进一步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探索数据互信流通。

  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正加快探索。例如,中国移动日前发布新型可信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数联网(DSSN),基于隐私计算、区块链、低代码开发等核心技术,

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的下一代可信数据流通基础设施,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中国联通提出海量数据融合开放的大数据底座技术,实现海量数据集

成、精准分析挖掘和安全流通服务。

  高同庆认为,行业需要尽快研究攻关支持广泛用户接入、跨域分布协同、全程合规管控的网络化增强隐私计算技术,并以此为核心能力来规划建设统一、

高效、可信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研究并建立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助力国家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数据有制度的基础、技术的保障,整个流通体系会走起来,数据的价值会发挥得更好。”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颜亮表示,下一步需加快搭建

数据空间,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和可信流通的新型基础设施,基于“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应用模式,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实现路径。(记者 郭倩 实习生 杨乐雯)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