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依据的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相关问题不容忽视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博主对两款国产手机进行横向测评时,只是通过简单操作、文字表述的方式来展示产品外观、说明其性能配置,
并未借助辅助仪器或软件进行测试或数据对比,存在测评主观性较强、自立测评标准等问题。这是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
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披露的一则典型案例。
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自身测评或引
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等方式,对商品各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主要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
提供购买参考,以实现择优汰劣的目标。
消费是一个很受信息传播影响的经济行为,这意味着,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客观、公正、科
学的测评结果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起到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意愿的良好效果。反之,不客观、不公正、
不科学的结果,既可能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还会损害经营者商业信誉,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中消协对12个主流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93.1%涉
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测评的公正性;35.7%存
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由此可见,当前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依据的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相关问题不容忽视。中消协及时开展的监督调
查给升温的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敲响了警钟:误导消费决策、妨碍公平竞争要不得,科学规范、公正客观才是发展正途。整顿市场乱象,需要
监管部门、平台方以及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建议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明确规定从事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的准入条件,
设置基本准入门槛并制定合理的申请审批机制。对于从事商业行为的测评账号,要进行统一备案管理,强化对于测评人员的审核,推进实名制与商
品信息认证,使测评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营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环境。要夯实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主体责任,做到“谁测评、
谁负责”,组织经营主体形成行业组织,制定并发布相关职业规范,形成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相关互联网平台方要扛稳审核职责,全面开展测评类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可建立作品审核、信用投诉、宣传带货管理以及账号
粉丝管理等多重监管机制,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消费者则需提高对测评作品的鉴别力,也要善用搜索引擎、同类比较等方法,浏览多个测评作
品进行二次验证。同时,要留意测评方法,拒绝“只评不测”的主观推断。
规范有序的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是健康市场的有益组成部分。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等不良测评模式将被市
场抛弃,让消费者享有更放心、更舒心的消费环境。(齐志明)